爱卡传奇私服变态版汽车网论坛
2021-02-20
趁着今天忙完公务,正好天气不错,赶在八一建军节之前,打算前往一下京郊的一处很有特色的博物馆看看。
北京的天,湛蓝湛蓝的,让我感觉彷佛回到了家乡的海边,海天一色,也是这个颜色。
那么,今天去哪里呢? 猜猜看?
就是这里,中国航空博物馆 。
中国航空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馆,该馆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大汤山脚下。大汤山,感觉这名字比较熟悉,好像哪里听过类似的。对,03年非典时期,有一个地名,频繁出现在新闻里,那就是小汤山。大小汤山是在一起,相隔不远。
话说会来,中国航空博物馆于1986年建馆,19***11月正式对外开放。占地70余万平方米,馆藏270余架飞机、99架国家文物飞机、近万件航空文物,是集科技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军事主题博物馆,也是亚洲规模最大、跻身世界前5位的航空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隶属于北京军区的空军部队,所以门岗都有士兵站岗。但是很意外,我到来的时候,门口没有士兵,安检室也空无一人。看了一下表,哦,午饭时间了 。。。
说实话,不应该啊。。。这可不是民营的博物馆哦。
出了安检室,就是一张景区导览图,大概看了一下,还是有那么大。慢慢逛吧
2007年8月20日,,中国航空博物馆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08年5月,国家文物局就授予中国航空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09年5月25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空军签署了共建中国航空博物馆协议书对博物馆进行扩建,在扩建完成后又收集各种现有航空装备样机约800余架,如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枭龙战斗机等。同时建设的永久性雕塑群景观通过“利剑”主雕塑、英雄大道和英雄纪念墙三部分组合,展现中国航空和空军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光辉历程
军委主席的语录。振奋人心。。
更加振奋人心的,是旁边的展品。就要走近这些真实的展品了,心里万分激动。
中国航空博物馆一期工程占地约20万平方米,由山洞大展厅、珍宝馆展厅和露天展区组成。
按照游览顺序,我们是先来看看露天展区。
露天展区面积为40000平方米,露天展厅主要陈列着世界各国制造的各种飞机,如***、周恩来、朱德在50、60年代乘坐过的飞机,斯大林送给***的生日礼物──图-4重型轰炸机,在“驼峰空运”、建设西藏、边界反击战中屡建战功的C-46大型运输机,参加“两航”***的康维尔-240、C-47以及英国的子爵式、图-124、三叉戟等大型客机
这是 里-2运输机
里-2运输机(英文:Lisunov Li-2),是苏联ГАЗ-84工厂根据美国道格拉斯公司DC-3的许可证生产的双发运输机,最初被称为ПС-84飞机。航空工程师里索诺夫结合苏联当时的情况对原设计进行了修改,改动多达1200处。主要改动包括将飞机上采用英制的零件全部改成公制;更换了苏制的АШ-62发动机以及相关系统;起落架和轮胎也几乎是全新设计,并具有安装雪橇的功能,部分早期军用型号的ПС-84飞机还装有炸弹挂架和机背炮塔
里-2是中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活塞式双发运输机。曾用代号:14号机
1949年底,中国从满洲里陆路进口2架里-2。1949年10月~1950年2月间,苏联空运部队41架里-2和民航大队6架里-2来中国,协助空运陆军部队进新疆。 1950年3月成立的中苏民航股份公司全部使用里-2飞机,最初有14架,1951年增至16架,其中里-2П客机和里-2Т货机各8架。1950年7月19日,苏联政府同意将里-2飞机及其发动机的制造权转让给中国,但中国并未仿制该机。1951年中国民航进口4架。1951年11月24日,苏联空军顾问团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移交20架里-2飞机。到1957年,共进口里-2飞机41架。使里-2成为50年代初期中国军、民航空运的主力机型。里-2还作为航测机装备航测大队(1956年9月以前称航测队)
大家有没有觉得里-2飞机比较眼熟,好像在过去的什么时候经常见到?
对了,7/80年代出生的朋友肯定比较熟悉,
当年两分的人民币的图案,就是里-2运输机。想起来了吧?
旁边是一架伊尔14运输机
伊尔-14(IL-14)运输机,是苏联制造的多用途活塞式短程运输机。该机型是在伊尔-12运输机基础上改进设计的,1950年7月15日首次试飞,1954年开始投入使用。伊尔-14为活塞式双螺旋桨型设计,时速为412公里,最大航程1785公里,可载乘员18—24人
中国从1955年起购买了49架伊尔-14,承担专机和国内的客运、货运任务。1986年后逐步退役。中国的领导人***主席、周恩来总理生前多次乘坐的专机是伊尔-14
再旁边,是维克斯843 也叫子爵号
“子爵”号客机(英文:Vickers Viscount),是英国原维克斯公司设计的装4台涡桨发动机的客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涡轮螺旋桨式客机。维克斯公司在1945年4月开始设计“子爵”号飞机,它采用四台罗·罗公司研制的“达特”式涡桨发动机,计划用于中短程航线上。1946年开始制造,1948年7月16日原型机首次飞行。1949年7月这种客机开始定期客运。1953年4月英国欧洲航线公司用最初生产型“子爵”701开辟了世界上第一条正规的涡桨客机航线。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引进了“子爵”式四发涡桨式中型运输机
再旁边,是一架伊尔18运输机了。
伊尔-18是前苏联伊柳辛设计局设计的四发涡轮螺桨短程客机。它与同时代的安-10民航机尺寸相似,但较注重装饰方面的设计
早在1945年,伊留申设计局就曾设计过装有活塞式发动机的伊尔-18型飞机,代号“СΠД”。但后来,苏联的设计师们认识到只有采用涡轮螺旋桨(简称“涡桨”)式发动机,才能进一步提高运输机的快速性能和经济性能。于是,从1947年开始,展开了对这种先进的飞机动力装置的研制。到1955年,重新设计伊尔-18型飞机时,苏联已拥有两种每台4000马力(2942千瓦)的涡桨发动机可供选用。当伊尔-18型飞机投入使用时,英、美等国还没有同等的飞机可与之相比。虽然英国的“子爵”式涡桨运输机出现较早,但它的载重量只有伊尔-18型飞机的一半。后来伊尔-18又有了军、民多种改型,曾接受20多个国家的订货,至1979年,共生产565架
主要型别有:伊尔-18基本型,载客84人;伊尔-18B,标准型,载客110人;伊尔-18Д,改进型,65个座位,为一级客舱标准
但是,眼前这一架伊尔18,可不是一架单纯简单的伊尔18运输机,为什么呢?
看到那个牌子没?这架伊尔18可是***当年的座机
我国从1959年开始,引进了一批伊尔-18客运型运输机,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1965年,伊尔-18型B-232号飞机和另外2架一起,执行运送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赴多国访问并参加第二次亚非会议任务,途中跨越亚、欧、非三大洲,航线单程约12000余千米,仅海上航线就长达4000余千米,途经14个国家和地区的领空……机组成员克服重重困难,边试航边执行任务,创造了阶段性远航纪录,圆满完成了任务。
1964-1976年,空军航测团利用由伊尔-18型改装成的航测机,完成了我国西部边境地区的航测任务,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精确的西部地图的历史。其中,1974年10月9日和19日,陈杰团长驾驶伊尔-18型飞机飞越珠穆朗玛峰,完整地拍摄了珠穆朗玛峰的全貌。
这既然是伟人座机,那就是航空博物馆的镇馆精品之一,另外几样待会再说。先来看看这一样吧
天气太热,工作人员都在机腹下避暑纳凉。根据指引,在旁边买票,10元一人/次 注意,只能用一次,上去了,下来以后,就不能再上一次了。
1967年7月21日,***乘坐这2架B-232号伊尔-18型飞机,从汉口起飞,降落于上海虹桥机场,这是***一生中最后一次乘坐飞机。
登上舷梯,心里居然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和庄重感,感觉像当年伟人登上专机一般,那么庄严。那么肃穆。
进入机舱后,左手是驾驶室,还有一排后立德座椅,估计是当时警卫人员为了兼顾驾驶舱和客舱两边而特别设立的。
这是专机机舱。大部分设备已经老化生锈。沾上了灰尘。
看看它的基本数据:
最大巡航速度 675公里/小时
经济巡航速度 625公里/小时
最大爬升率 7米/秒
起飞滑跑距离 1300米
着陆滑跑距离 850米
最大油量航程 6500公里
最大载重航程 3700公里
舱门右手,就是客舱。座位不多,只有三四十个座位。
比较特别的,是专门改建的,***休息用的床,上面挂的照片,反而没有用对,居然用的是***在井冈山红军时期的照片,当年那个时期的***可没有坐过这个飞机。
这边是***用来在飞机上办公的座位,挂的照片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况。
后舱乘务人员的工作间,看了一下,这些都是加热食物的餐盒。算是厨房吧
另外一边靠近后舱们,是机舱内的机电设备开关,比如空调啊,照明灯,阅读灯等等。。
该机的外形尺寸
翼展 37.4米
机长 35.9米
机高 10.16米
机翼面积 140.0平米
重量及载荷
最大起飞重量 64000千克
使用空重 35000千克
最大商务载重 13500千克
4台AИ-20M涡轮螺桨发动机,功率4×3169千瓦(4×4309轴马力),
载油量30000升
炎炎夏日,到处都是来暑假夏令营的孩子们。
最后再来简单介绍一下比较知名的中国民航伊尔-18飞机
眼前这架,232号:是***主席的专机,北京大汤山中国航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8号:是周恩来总理的专机,现收藏在北京大汤山中国航空博物馆。208号专机经常出现在各个外交舞台上,更加引人注目。有个老电影《208号航班》,就是介绍这架飞机的。
230号:可能是朱德座机,现收藏在北京大汤山中国航空博物馆。因它与重要任务和事件有关联,属于国家重要文物。222号:1988年1月18日,中国西南航空公司的222号伊尔-18飞机执行北京——重庆航班任务时,在合川坠毁,机上旅客98人和机组10人全部遇难
顺便多说一句这起空难,当年我刚刚读初中,刚刚对航空知识比较感兴趣,记忆比较深的就是这起空难,
1988年1月18日,中国民航的一架编号为222的伊尔18客机,执行北京-重庆航班任务,于22时17分3O秒坠毁于重庆市白市驿机场附近的土坡上,造成一次惨重的空难事故。 坠落的4号发动机生产序号为2316109。 由全国生产安全委员会派出的专家组对此次事故进行了仔细深入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次事故是由于4号发动机(装于右翼外侧)上右侧的起动发电机首先失效,导致4发失火坠落所致
好了,继续我们的参观行程
刚才说到,航空博物馆一期工程占地约20万平方米,由山洞大展厅、珍宝馆展厅和露天展区组成。露天展区很大,一时半会也看不完,现在,我们先去山洞展厅看看。
***专机旁边,就是一溜的地面防空武器。我对防空武器比较外行,也不查资料了,随便说说,有不对之处,欢迎各位雅正。
这应该是我国比较扬名世界的防空导弹,红旗九吧。我猜的
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英语:HQ-9 Anti-aircraft missiles System)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新一代远程防空导弹系统。
红旗-9采用终端主动雷达制导,操作频段为G波段,弹体长度为6.51m,相较俄罗斯萨姆-10防空导弹PMU系列使用的48N6系列的7.5m略小;红旗-9的最大射程约125km(相当于48N6),最大射高18000m,对一般导弹目标的射程介于7~50km,射高介于1000~18000m;对巡航导弹射程7~15km,最低射高25m;对弹道导弹的射程7~25km,射高2000~15000m,最大机动能力22G。
好了,就说这么多,万一这不是红旗九,不时就白说了嘛。中国的防空导弹,我只知道红旗九和红旗十六。哈哈
这2个应该是比较小的防空导弹
继续不懂,飘过
这个我知道,是防空警戒 雷达和防空高射炮
这是米格17。 和米格15有一个明显区别就是,米格17的驾驶舱比15大一截。 我的航空知识已经丢完了。抱歉抱歉,希望没有说错
来到山洞展区了。外面很热,据说里面很凉快。赶快走走走
洞库展厅是由20世纪60年代末挖建的在役飞机停放洞库改建,长586米,高11米,宽40米。洞内温度常年在摄氏18度左右。展厅分为:为纪念中国航空100周年而举办的《中国航空百年展》、介绍飞机发动机知识的《航空发动机展》和展示中国航空历史的《文物飞机珍品展》。门票20元,持博物馆通票六折12元。65岁以上老人免票。
《中国航空百年展》分为序厅、军航厅、民航厅、工业厅、未来厅等五个展区。
序厅中央摆放着中国航空之父—冯如设计并于1909年9月21日在美国奥克兰试飞成功的飞机—“冯如2号”。
“冯如2号”飞机周边,布置有介绍冯如、谭根、巴玉藻、李宝焌、刘佐成、王助、潘世忠、杨仙逸、宋家仁等九位中国航空先驱事迹的展牌。
抗战爆发。惨烈
民国航空女杰
抗日烽火,烈火雄鹰。
这也是航空博物馆的镇馆精品之一的,香玉剧社号飞机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开展捐献飞机、大炮、坦克的号召,一场波及全国的捐献武器运动高潮由此展开。豫剧著名女演员常香玉和她领导的“香玉剧社”决心在全国各大城市巡回义演,用演出的收入为志愿军购买一架战斗机。为此,常香玉变卖了孩子的金锁和首饰,变卖了汽车,首先捐款4千万元(旧币),并用余下的钱作为剧社巡回义演的基金,购买义演时所需的东西。为了安心义演,常香玉把3个孩子托付给西安市保育院。在她的带动下,剧社全体演职员爱国热情高涨,不辞辛苦,从1951年8月起,在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等6省巡回义演170多场,观众达30多万人。经过半年的巡回义演,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得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号”。常香玉因此被誉为爱国艺人,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
当然香玉女士也不知道自己所捐的是哪一架飞机,当时也没有办法确认,相关部门只是从所有同期捐赠制造出来的战斗机中,随机挑选了一架,命名为香玉剧社号
初教-5飞机,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厂(320厂)参照苏联雅克-18教练机仿制的初级教练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仿制的第一种飞机。1954年7月11日首飞成功。
展馆里展示了中国自有飞机以来,一直到现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整个发展历程。
我不怀疑这些飞行员的热忱爱心,但是我还是想吐槽一下那些为了宣传而拍这样摆拍宣传照的那些人。无聊
这张照片反映的机型,依次是,大概是,可能是。。哈哈哈
1965年6月中国自行研制的单座超音速强击机强5。
1988年12月我国自行研制的超音速歼击、轰炸机歼轰-7,
1957年12月新中国最早生产的轻型多用途运输机运5,。
我国引进法国“海豚”专利研制生产的双发轻型多用途直升机直9。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飞机。
小鹰500(我国第一架按照中国民航适航条例研制的轻型多用途飞机, 2003年10月26日首飞成功)和山鹰(新中国最早自行研制的喷气式教练机,1958年7月26日首飞成功)。
L-15猎鹰,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高级教练机。
还有
枭龙,我国自行研制的多用途全天候战斗机。
FC-1战斗机(中国绰号:枭龙,英文:Chengdu FC-1/JF-17,巴基斯坦编号:JF-17,绰号:Thunder ,译文:雷电,研发初期称:超-7),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投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制,巴基斯坦空军参与开发的全天候、单发、单座、多用途战斗机
这架涂装是JF17 貌似是巴基斯坦空军的造型
其他展品还包括 ,很多的飞机发动机
随意看看吧
别的不多说,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工业,真的是。。
说多了都是泪
其实我更对实物飞机感兴趣,赶紧去洞库里看看
一溜的米格15战斗机。它的座舱那个造型,我就知道它是米格15。呵呵 。不会错吧
米高扬米格-15战斗机(俄文:Микоян МиГ-15[1] ,英文:Mikoyan MiG-15,北约代号:Faggot,译文:柴捆),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第一代战斗机。米格-15各型总产量超过18,000架,曾装备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中国、保加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等38个国家,是苏联制造数量最多的一型喷气式战斗机[2] 。该型1946年开始设计时,受到苏军缴获的纳粹德国Ta183(代号:乌鸦)型喷气式飞机的影响很深,但总体设计还是苏联设计师完成
米格-15战斗机,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中,首次大规模投入空战,显示了优异的飞行和作战性能。
所以,你们看到的这些米格15 ,基本都是抗美援朝战场上下来的爷爷辈功勋飞机。。
这个就比较厉害了,课文里都学过的。
看这洋气的名字,都能想象出来,这可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可惜这个是复制品,真的哪里去了呢?
1930年2月16日,国民党空军飞行员龙文光驾“柯塞式”飞机,由汉口飞往河南开封执行通信联络任务,返航途中遇大雾迷航,油料耗尽迫降在河南罗山县宣化店(今属湖北大悟县),被红军俘获。龙文光经教育后参加红军。之后,飞机被转移到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新集(今河南新县)。修复后,边区政府将该机命名为“列宁”号,并在机身侧面写有“列宁”二字。龙文光曾驾机飞往河南固始、潢川一带国民党统治区进行侦察,并到汉口投撒传单。1931年12月22日,“列宁”号加装了挂弹架,配合红军作战,轰炸国民党黄安(今湖北红安)守军阵地。1932年7月,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边区发动第4次“围剿”,红四方面军被迫向西转移,将“列宁”号飞机拆散埋入大别山中
真的列宁号,估计最后没从山里全部挖出来吧。。
一溜的老式飞机,好好看看。真过瘾
经过战火洗礼的军机,伫立两旁,彷佛在安静地等待我检阅
这个拍的有介绍,我就不画蛇添足了。大家慢慢看
这架飞机,必须要介绍一下。
这虽然只是一架运五飞机,但是,它却完成了一项非常重要,有纪念意义的任务
诸位,让我们再次缅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 。
这盛世,如您所愿
这其实就是间谍侦查机
这架72061 您可别小看了它。这可是我国首架高空高速歼击机,这架歼8飞机,也是首架试验机
歼8可是摸透了米格21来研制的。来头可不小
一九六九年七月五日,歼-8 飞机进行首次试飞。上午九时半,试飞现场总指挥、空军副司令曹里怀命令放飞。飞行员尹玉焕驾驶着歼-8 飞机两次通过机场上空后安全降落。这时,站在机场上的人们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欢呼中国第一家自性设计的高空高速歼击机首飞成功
下面这是轰5飞机,和刚才那个轰侦5,是两兄弟。作用略有不同而已
轰-5(英语:Harbin H-5 Light bomber,北约代号:Beagle,译文:"猎兔犬")轰炸机,是中国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现为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照苏联伊尔-28轰炸机,改进设计并试制生产的一种喷气式战术轰炸机,可在各种复杂的气象、地理条件下执行前线战术轰炸及攻击任务。轰-5轰炸机于1963年1月开始研制,1966年9月25日首架轰-5在哈尔滨试飞成功。1967年4月,轰-5轰炸机通过国家鉴定,投入批量生产,随后装备中国空军部队[1] 。该机于1984年停产,总共生产545架[2] 。轰-5已经于2009年5月全部***空军现役战机序列。
看这个著名的鲨鱼嘴,大家都知道,这是飞虎队的标记。但其实著名的鲨鱼嘴涂装并不是陈纳德首创,而是在北非作战的英国空军的创意
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 正式名称为美籍志愿大队(英文: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简称AVG ),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开战前夕成立、由高薪聘请的美国飞行人员组成的雇佣兵性质的空军部队,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本。
但是抗战时期,飞虎队使用的机型 主要是P-40B/C,这架E型,估计 也是用过一些的吧
旁边还有一架国民党空军的 小飞机 。
上面这个是 美军二战时期的 P51野马?感觉像又不像。难道这是喷火?
北美航空F-86(英文:North American Aviation F-86 Sabre,中文:''佩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用于空战,拦截与轰炸。F-86于1947年10月1日首飞,1949年服役,是美国早期设计最为成功的喷气式战斗机代表作。该型除大量的改型与军援之外,也衍生出海军型的 FJ 怒火系列战斗机。F-86是世界上第一架在俯冲时达到超音速的飞机,以及第一架可以携带空对空导弹的战斗机。该型的空中对手是苏联的米格-15
下面这架直升机就更出名了,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大量使用的 UH-1通用直升机,该机是美国的贝尔直升机公司所设计制造的军用中型通用直升机,根据美军命名传统正式命名为“Iroquois”(为北美原住部族之一的伊洛魁部落名称),
而贝尔直升机公司另起了一个绰号名为Huey(休伊),“休伊”这个名称更广为人知。
下面这架美军直升机,被打得它妈估计都不认识它是谁料,由于残损特别厉害 。我当时一下没辨认出来时,CH46还是47,后来仔细看了一下,觉得是CH47,然后再后来,才发现那一边有一个牌子,写的CH47。。。。
波音CH-47“支奴干”(英语:Boeing CH-47 Chinook)是一种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多功能、双发、双旋翼、全天候运输直升机,其双旋翼采用纵列布局。该型直升机于1956年研制,CH-47A型于1963年开始装备美军,后又发展了B、C、D型。[1-2] 截至2012年,CH-47是美军服役的直升机当中载重量最高的型号之一。CH-47的主要任务是士兵运输、火炮吊运与战场补给。
这架破损严重的CH47的旋翼被拆下来放在了机舱里面,对于它的来历,据说,是当年抗美援越的时候给弄下来的,和刚才那架uh-1来路一样 但是又有一个说法是1975年美军从越南战场撤退,留下大批军事物资,越南方面为了感谢中国提供的帮助,决定转送一架CH47和F5A战斗机。当时中国是派人去接收,然后用海运弄回国的。
下面这架中正号,有点意思,得说道说道。
F-5是美国诺斯罗普公司1955年开始与T-38超音速教练机同步研制的一种轻型战术战斗机。1959年3月,原型机试飞。1962年8月9日,该机被正式命名为F-5A“自由战士”(Freedom Fighter,后来也称之为“虎”(Tiger))。同时,美国国防部选中该机为“对外军援”主要机型,并大量购买,援助原使用F-84,F-86的一些北约及东南亚条约组织成员国。此外,另有加拿大、西班牙、伊朗等12个国家进行了仿制生产。美空军仅少量配置。
1981年8月8日,时任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考核官的黄植诚少校驾驶着编号5361,当时台湾美式最新型F-5F型飞机,穿过台湾海峡回到大陆。相信那个年代接近十来岁的孩子都知道这件事,特别是沿海一带的。
8日上午8时20分,黄植诚驾机升空考核坐在后座的中尉飞行员许秋麟的飞行技术。他以训练“仪表飞行”技术为理由,命令许秋麟说: “你把暗舱罩盖上,我要飞个特技。”然后,巧妙地飞到大陆沿海的福州机场空域,许秋麟发觉后要求回去。黄植诚出于尊重许秋麟个人的意愿,在油量不多的情况下,又飞离大陆,让许在国民党军控制的马祖东引岛上空跳伞。黄植诚目送其安全下降以后,看了看仪表正常,立即再次飞到大陆上空,9时28分安全降落在福州机场,受到机场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黄植诚获得奖金65万元,1988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而台湾国防部长高魁元则因此事引咎辞职。
而大陆在获得这架F5F之后,也是作了一番研究 ,要说学到了什么? 我只能说"枭龙"战斗机的垂尾和F-5战斗机垂尾, 十分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由于后座的那位飞行员不愿意和黄植诚一起到大陆,选择了弹射出舱,后来航博维护时补上了一个后舱盖以求还原原貌。所以,大家看到这架飞机前后座舱盖的颜色不同,就是因为非原装,材质不同造成的。
这架苏联的著名的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中国怎么会有呢?
比较有意思,说是1985年,两名阿富汗飞行员叛逃,驾驶这架雌鹿降落到了巴基斯坦境内,然后中国就想办法弄了回来。当时军队高层都来参观,基本弄清楚了武装直升机是一个什么概念。
米-24武装直升机是苏联米里设计局研制的专用武装直升机,北约代号"雌鹿"(Hind)。属于多用途武装直升机,是前苏联第一款专用武装直升机。主要用于为己方部队开辟前进通道,清除防空火力和各种障碍;担负为米-8和米-17编队的护航任务。米-24于60年代末开始研制,1971年定型,1972年底试飞并入批生产,1973年装备部队。曾出口到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雌鹿”不但具有强大的攻击火力,而且还有一定的运输能力
参观完这里,整个洞库就基本看完了。。
由于还有很多照片,很多实物今晚都还不能在这里 一 一发完,所以,这篇帖子之作为这次参观的上半部分。
其余部分,敬请期待最近两天的 中国航空简史Ⅱ 和中国航空简史 Ⅲ
今晚就到这里。明天还有几个会议。就不多废话了。
谢谢各位观赏
THE END
敬请留意 中国航空简史 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