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保出现新误区:仿古替代破坏历史真实性
2019-06-04
12月8日,四川省文物局专家组对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点进行了最后评审,700多处申报点有200多处没能进入名单。专家表示,评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一定标准,200多处申报点中大多是因为本身价值不够高未被通过。但是,也有较大部分是因为文物在后期保护中方法不当而被取消。“这反映出,基层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出现了新的保护误区。”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朱小南说。
误区一: 仿古替代,破坏历史真实性
看到四川罗江太平桥的照片时,在场的所有专家都备感惋惜,“历史真实性完全被破坏了。”
朱小南告诉笔者,195米长的太平桥横跨罗纹江,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历代均有修缮。这座桥很有特色,是用石条砌筑的拱券式平桥,桥缝用糯米、石灰浆粘接,共有11孔,原桥墩上还有镇水龙头石。太平桥不仅历史悠久,并且至今还在使用。昔日,太平桥是成都至绵州的官路桥梁,因此是古蜀道上的交通枢纽。如今,它是川陕公路咽喉要道,周围人口密集,每天过往车辆、行人很多。由于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太平桥早在1990年就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由于多次维修,太平桥本身的面貌已被改变。过去,桥身左右两边有石板栏杆护桥,石板嵌在石柱上,石柱顶端雕有莲花八卦砣,左右两端共108个石柱。可是,石栏杆、石柱、石雕八卦砣相继被毁,仅余桥身。2006年,太平桥上又修建了5座仿古楼阁,使太平桥变成了一座“风雨廊桥”。并且,好好的石桥身被刷上了水泥,水泥表面又用石灰画上了仿石头的线条。这么一“包装”,使本来的真文物,却有了假文物的嫌疑。
专家们认为,这是目前文物保护中很典型的一种现象。地方上在对文物进行后期维修时,常常想当然地加盖仿古建筑,或者给文物穿上“外衣”。结果,这些不以文物原样为依据的做法,反而破坏了文物的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
评审中,专家发现,四川出现类似问题的还不止太平桥一处。遂宁的大佛岩摩崖造像,在被损毁后进行重塑,结果现代装修改变了文物原状,使其变得面目全非,造成了新的损毁。都江堰的马祖寺大殿,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可惜因墙面改动较大,使文物原真性遭到破坏。
误区二:传说附会,缺乏考古依据
四川青白江弥牟镇的“诸葛八阵图”遗址,也让专家们感到遗憾。
据当地介绍,“诸葛八阵图”遗址始建于三国章武时期(221年),是蜀国丞相诸葛亮治戎讲武、演习阵图的场所。原本应该是64个土堆,但现在仅残存6垒高低不等的土堆。该“八阵图”在梁朝涪令李膺 《益州记》、《元和郡县志》(卷31),初唐杨烔、唐末卢的专著,宋代《图经》、《纬略》、《八阵图集记》,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72)等典籍中都有记载。宋朝时,遗址旁还建有武侯祠。明杨慎有《新都八阵图记》石碑,言及当时修祠立碑之事。目前,当地打算根据史书记载,恢复八阵图原貌。
专家指出,历史上有“八阵图”记载的还有3个地方:奉节、沔水和广都,但都已无迹可寻。弥牟镇“八阵图”对研究三国文化有重要意义。可是,该遗址至今都没有进行考古发掘,这就不能提供科学依据。因为,《三国演义》问世之后,,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八阵图”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如果没有考古发掘提供的证据,遗址的年代、功能等都很难确定。
“诸葛八阵图”遗址不是特例。如崇州的崇阳酒窖池,据说是清代酒窖,但并未有发掘或资料实物为其证明。而类似这样缺乏考古依据的申报点还有很多。
“不注重考古发掘,依靠传说听闻,也是文物保护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专家们认为,正因为不看重考古发掘,缺乏科学依据,文物保护才会出现“想当然”,仅凭个人想象来进行。当前亟需把好这一关,文物保护一定要尊重历史。
别把真文物保护成假文物
7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申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创下了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历史之最。这反映出各地日益重视文化遗产,重视当地历史文脉,是一件好事。
可是,专家们提示,各地对文物保护的认识还需要提高。经过历史风雨洗礼,很多文物已不如昔日光鲜亮丽,于是“穿衣画眉”,甚至拆除原建筑修建新的仿古建筑,使文物变得更漂亮的做法时有发生。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已经抹去了历史的沧桑,使保护变异为“造假”。
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一处破旧的文物,至少还保留有岁月的痕迹;一处被“包装”的文物,却已走向了“假货”的边缘。(陈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