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妖如何“变”成善良的白娘子?明代《警世通言》奠定故事基础
2019-08-24
千百年来,《白蛇传》的故事以笔记、小品、评话、戏曲等形式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直至现代,人们也不断改编这一经典传说,如赵雅芝、叶童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张曼玉、王祖贤、李连杰等主演的电影《青蛇》等影视作品,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张永和
北京京剧院《白蛇传》剧照但凡是看过《白蛇传》相关作品的观众,大多对这位温柔善良的蛇仙怜爱有加,甚至肃然起敬。不过,白娘子以美丽仙姝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不过是近一二百年之事。回溯历史,白娘子的原始形象是张着血盆大口的蛇妖,大概在四五百年前,才有了人的形态与性情,而被完全赋予了人性,,则经历了漫长的嬗变过程……
白蛇传说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明代《警世通言》奠定故事基础白蛇故事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宋代短篇小说集《太平广记》收录的唐传奇《博异志·白蛇记》,据说记载了最早的白蛇故事。根据这一记载,白蛇传说的情节是,年轻男子与白色巨蛇幻化而成的貌美白衣少妇邂逅相逢,最后归来惨遭横死,可见白蛇在唐宋人们的心中还是个可怕的妖怪。
明嘉靖年间洪楩编印了《六十家小说》,其中收录的《宋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则讲述了一个更为详尽的白蛇故事:宋孝宗年间,岳飞麾下奚统制官之子奚宣赞在临安遇到三个女子,其中有一位着白衣的美貌妇人,与奚宣赞成婚两次,结果却是一个吃人心肝的白蛇妖怪,后来奚宣赞的叔叔奚真人为救侄儿,请来神仙将白蛇及另外两个妖怪收服,用石塔镇于西湖中。
今天谈《白蛇传》,必然要引出明末冯梦龙编著的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其二十八卷刊载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的内容就非常接近如今我们所熟知的白蛇传了。这篇小说讲宋朝时有千年修炼的蛇精化为人形,起名白娘子,与西湖千年青鱼精(而非青蛇精)化为的丫鬟小青相伴,在西湖出游时偶遇药商许宣,二人一见钟情、互相爱慕,遂结成夫妇。后来,历经许多危难是非,许宣乃知二人俱是妖精,十分恐惧,便拜法海禅师为师,法海将两个妖精收于钵内,镇于雷峰塔下,数年后许宣坐化而去。这还是一个警示后人宣传因果报应的佛教故事,但终于有了完整的跌宕的情节,而白蛇也被赋予人的七情六欲,有了一定的人性。
关于《白蛇传》故事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北宋时河南汤阴(现河南省鹤壁市)的传说。据传,许家沟有个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一条白蛇,为了报恩,这条白蛇幻化人形,嫁给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并用草药治病,因而影响了金山寺的香火,使黑鹰转世的法海便迫害白娘子,后面的许多情节与今日之白蛇传故事大同小异。此故事后传播至江南一带,深受爱听话本故事的宋高宗赵构的喜爱,这是宋元时期白蛇故事在杭州一带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明朝有一位叫田汝成的官员,官做得不大,但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的作品《西湖游览志》详细介绍了西湖上雷峰塔历史,也提到“俗传湖中有白蛇、青蛇两怪,镇压塔下。”此说早于冯本《警世通言》。
清代白蛇“变身”成贤淑的白娘子 雷峰塔曾遭火灾 后因塔砖被盗而倒塌白蛇妖气渐褪,变得颇通人间情意,而发生质的飞跃,应该是从清初的几本传奇开始。最主要的作品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方成培创作的传奇《雷峰塔》,共34出,此剧本有极高的水平,而最令后人击节赞赏的,是他将白娘子塑造成了一个温柔善良、对爱情忠贞不渝,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可爱形象,而许仙从那个自私的男人变得颇有人情味儿,法海则成了多管闲事、憎恨美满婚姻、心理扭曲的角色。正是由于方本重塑了这几个人物的性格,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所以获得很大的成功。
《雷峰塔》传奇在20世纪中叶被评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中国戏曲通史》载文曰:“方本才使得白蛇故事成为一个真正的大悲剧,并以其悲剧冲突的深刻性和独特性,关照于当时的剧坛,征服了广大观众。”也正因为方本光彩夺目,当时被推向舞台后,还被朝廷的高官和淮商联合推荐进京,“令商人于祝嘏新剧外,开演斯际,祗候承应……”进京给乾隆皇帝和皇太后观看后,《雷锋塔传奇》得到了很高的美誉。
此外,弹词宝卷也是白蛇故事的源头,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有弹词《义妖传》(又名《白蛇传》),后演绎出多种版本,清同治年间有署陈遇乾原稿,陈世奇、俞秀山评定之本。在流传中,白蛇的妖气越来越弱,已经非常有人情味。白娘子对爱情忠贞,小青对友谊执着,所以当许仙、白娘子的幸福家庭遭到法海破坏,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同情。此外,弹词也为许仙一再负心、白蛇始终不弃的做法作出了解释,加入了许仙为白蛇前世恩人的情节:“元仙上界,蕊芝仙姑弟子素贞,系白蛇修成。得王母指点,下凡往临安找寻前世恩人报恩。经镇江与黑魚精黑风大王结为义兄妹。在钱塘江口收服青蛇为婢,取名小青结伴同行,后在西湖果遇前世恩人,即是许仙”。《浙江杭州府钱塘县雷峰宝卷》中也说:“一千七百年前,吕泰从乞丐手中救了白蛇,吕现名许汉文,白蛇不害生灵,修炼有道,但必须酬恩报答,才可位列仙班”。
杭州西湖雷峰塔从宋代到明清,白蛇的故事都与雷峰塔有关,后来又发展出了“雷峰塔倒塌”的情节。历史上的雷峰塔自然没有镇压过蛇妖,却确实屡遭磨难、最终倒塌。雷峰塔位于杭州西湖之南夕照山的雷峰上,为吴越国王钱椒因得子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所建。明嘉靖年间,倭寇拢境怀疑塔内藏有明兵,放火将塔檐等木结构件焚毁,空留下一座残缺的五层砖塔,使得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大煞风景。更不幸的是,当地人误以为塔砖可以避邪祛病,于是挖砖头偷砖不止,给雷峰塔造成了极大损害。终于,1924年9月,一声巨响,砖塔倒塌,后在砖塔孔内发现藏有《宝篋印经》,记载了建造的时间及缘由。2002年,政府在原址上重修了雷峰塔,再现其风貌。
京剧《白蛇传》的诞生 田汉的浪漫改编使之大获成功最初演出的戏曲《雷峰塔传奇》,当然是昆曲。1931年在上海成立的仙霓社是经常演这出戏的,传字辈儿的名伶全梁上坝:朱传茗的白娘子,张传芳的小青,周传瑛的许仙,郑传鉴的法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京剧如唱《白蛇传》,是以京剧与昆曲联袂演出,一些已经成名的京剧艺术家在“水漫金山”和“断桥”两折中,往往是演唱昆腔。上世纪50年代,梅兰芳大师与俞振飞、梅葆玖合作演出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和“断桥”两折昆腔,成为艺术精品,并拍成了京剧电影,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京剧《断桥》,梅兰芳饰白娘娘,梅葆玖饰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