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光通传奇3 > 正文

太空探索2.0时代:更多,更快,更廉价

2020-07-06

原创 亚非 果壳
5月30日,埃隆·马斯克的 SpaceX用“猎鹰9 Block5”可复用火箭发射“龙2”载人飞船,成功运送2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抵达国际空间站。这是人类历史首次非政府主导的私营载人航天发射,看似不过是人类征服太空进程中的一小步,但实则是意义非凡的一大步。

太空探索2.0时代:更多,更快,更廉价

"龙2”载人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 |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
众所周知,革新性的技术进步,可能在诞生之初毫不起眼,但真正的潜力与影响,则会在未来一个时段之内逐步兑现成真。可以想像的是,当SpaceX在技术上更成熟、完成多项降成本整合后,其发射报价可能会再降低30%-35%,至4,300-4,000万美元/次发射(成本可能会降到1430万~1060万美元/次),以应对国际商用火箭发射市场上出现的其他竞争对手。
可复用火箭推动下的低成本航天,对ULA(联合发射联盟,Lockheed Martin、Boeing合作)、ESA、JAXA等动辄2-5亿USD/次的传统运载火箭来说,无疑是一种颠覆性的降维打击,进而重塑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与开发模式。
从SpaceX到火星
皮卡:马斯克的布局
作为当代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领军人物,埃隆·马斯克的一言一行,每每引发产业震动、社会热议。
从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特斯拉、到SolarCity(太阳城)、Starlink(星链),作为现实中的 “钢铁侠”,马斯克名下整个产业投资布局表面看似杂乱无章,违背市场与投资准则,甚至太过颠覆性、科幻性,但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其富于深意的内在逻辑。
首先我们拿一个小小的技术细节做切入点:SpaceX下一代Starship(星舰)巨型火箭,设计参数为42台“Raptor”发动机、起飞推力约128MN、真空推力约138 MN,火星轨道运载能力达1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LEO)约550吨。

太空探索2.0时代:更多,SF传奇网页版,更快,更廉价

SpaceX下一代巨型火箭“星际飞船”想象图 | https://www.geekwire.com
这样一个庞然巨怪,其结构和蒙皮却不使用科幻级航天材料,而竟是301不锈钢。这种设计理念背后的考量,首先是降低成本。先进航天级碳纤维材料的成品价超过200美元/kg,而301不锈钢原材料仅3美元/kg,这种廉价材料加可复用材料的结合设计,将使太空发射火箭的价格实现“跳水”级的下降。
但是,301不锈钢加工难度大、材料比重大,怎样才能在确保结构强度、耐热性基础上,有效降低火箭结构重量,且能成型直径9米的超大件呢?

太空探索2.0时代:更多,更快,更廉价

Starship的不锈钢结构框架,非常轻薄,加工难度很大 | https://www.geekwire.com
且看特斯拉那造型怪异、如同“手工耿”风格的不锈钢皮卡CyberTruck,同样采用301不锈钢作为主要材料。由于这种材质硬度太大,CyberTruck在设计中不得不减少弧线、曲面。马斯克的机械加工团队,正是探索通过这种皮卡量产,充分掌握301不锈钢加工工艺,解决这种坚硬材料加工的种种难题。

太空探索2.0时代:更多,更快,更廉价

由特斯拉推出,号称能作为未来火星探测车原型的CyberTruck |
未来真实的SpaceX星际飞船,肯定不会像其技术验证型StarHopper那样,制造时动用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手工焊接不锈钢。而必须采取批量制造的、自动化机械加工的、大尺寸成型件,从而需要提前储备大批熟悉301不锈钢加工工艺的工程师、技术人员。

太空探索2.0时代:更多,更快,更廉价

处于预备发射状态的StarHopper |
对于马斯克来说,特斯拉不仅是一家前卫的汽车公司,更是自己未来验证行星探索技术的产品试验平台:登陆火星后,内燃机和石化燃料都无法使用。但电动机、电池仍可在真空环境下工作,届时需要技术成熟可靠的“月球车、火星车”,所以,太阳能和电动汽车成为特斯拉的主打产品,也就不足为怪了。

太空探索2.0时代:更多,更快,更廉价

“龙2”载人飞船采用Tesla电动汽车的同源技术 | https://www.geekwire.com
而“龙2”载人飞船的人机操控界面,采用与Tesla电动汽车中控面板同源技术的大型触摸屏,就是他将汽车工业、IT产业,与航天事业有机结合的独特思路。
回首2018年,SpaceX“重型猎鹰”(Falcon Heavy)发射时,就向火星轨道发射了一辆Tesla-Roadster跑车,这个当时引发公众议论的“迷之行为”,已经隐隐显露了马斯克试图将自制运载车辆送上火星的野心。
至于星链Starlink,下阶段将对地面用户试运营,其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下一代卫星通讯网络,更在于长远未来。当商业太空探索发射行动井喷时代来临时,Starlink就能升级为天基星际通讯系统。同时,SpaceX共享了NASA的巨型通讯天线,以便在未来深空旅行保持指控中心与飞船的联络…这样,其就不需再投资新建的巨型天线阵列了。

太空探索2.0时代:更多,更快,更廉价

Boring公司的地下隧道构件 |
同时,马斯克旗下的另一家技术创新企业Boring公司,一直在研发地下挖掘、超高速隧道高铁,而其解决并掌握的先进挖掘、隧道气密、高速运营、应急抢险等科技,其未来的主要应用场景,依旧是火星开发。

太空探索2.0时代:更多,更快,更廉价

SpaceX火星殖民基地想象图,采用半地下结构,动力来源为太阳能 |
原因何在?按照马斯克的设想,因为火星大气成分完全不适合人类呼吸,所以早期火星移民,得住在封闭式地下城,基地之间以管道交通联结。因为科学家提出的“以藻类光合作用改变火星大气成份”设想,可能需要几千年时间,在短时间内难以奏效。所以马斯克的Boring公司、以及Hyper Loop真空管超高速高铁等项目,在近期的目标是引领地球上的交通革命;而远景,就是为在火星挖掘地下城、建设地下隧道网而积累技术与经验。
这些技术因素和布局结合在一起,赫然能够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马斯克最终的勃勃野心,在于推动人类移民火星,甚至更远。他的那句格言:“睁大眼睛,仰望天空”,可以理解为,自己已经不满足在小小的地球上取得所谓的商业成功,而是试图重磅押注,以自己的商业盈利撬动人类发展的未来。
千帆竞发:先行者不再孤单
马斯克做到了先声夺人,但并不意味着他独一无二。在SpaceX后面,私人商业太空发射领域的竞争者可谓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其中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创办的Blue Origin(蓝色起源),是最强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