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连击传奇 > 正文

中国篮球心里话媒体篇:世界杯之后,我们还能夸球员吗

2019-11-04

[摘要]编者按:2019,一个中国篮球原本充满希望,却最终无比失望的年份。U19世青赛垫底,男篮世界杯兵败无缘直通奥运,拳拳重击改变着整个行业。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无辜,当我们告诉自己历史总是滚滚向前、螺旋上升时,这一路的刺痛与反思,中国篮球人从没忘记。CBA开赛之际,腾讯体育推出系列原创策划《中国篮球心里话》,第二期带来媒体篇。

自动播放

杨毅:奥运火种有可能在今晚熄灭了 希望所有篮球人记住今晚的疼痛感

正在加载...

特约记者/邵化谦

编辑/李轶楠

9月8日,当中国男篮直通奥运彻底梦碎广州那一夜,著名篮球评论员杨毅面对腾讯体育的镜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请各位牢记今晚的这种疼痛感。在联赛里,当你打出一场出色表现的时候,请所有人,媒体,还有运动员自己,不要以为你们多了不起。你在联赛里可能很了不起,但你在世界杯的一些关键比赛里,可能你一分都得不了。在世界舞台上,你并没有那样的水平。”

短短几句,刺痛的不仅是球员,还有媒体。

中国篮球心里话媒体篇:世界杯之后,我们还能夸球员吗

在经历这样一届失败的世界杯之旅后,很多平日跟踪报道采访中国篮球的记者多有困惑,属于中国篮球的这一场失败中,媒体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再报道新赛季CBA时,球员在联赛里打好了,夸还是不夸?

对于媒体来说这是个挑战,新赛季的CBA报道,他们应该怎么做?让我们听听来自中国篮球媒体人的心里话。

中国篮球心里话媒体篇:世界杯之后,我们还能夸球员吗

媒体人世界杯期间紧张忙碌的工作

“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知道,球员和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

赛季期间负责为腾讯体育采访报道CBA的记者李天宇,是世界杯前与中国男篮接触最多的记者之一,当时他和摄制团队全程跟随中国男篮,拍摄了《我们的世界杯》系列节目,讲述了男篮国手们在备战世界杯期间的点滴生活。

“我知道他们的训练有多艰苦,很多人都是带伤在进行训练、比赛,太不容易了,所以中国男篮没有获得直通奥运资格的时候,我在比赛结束的一刹那感觉非常惋惜,尤其是惋惜阿联,前面付出了那么多,但这可能是他最后一届世界大赛了。”李天宇说。

他还讲了一故事,男篮美国拉练的时候,翟晓川的女儿在国内出生了,他没法在医院陪伴家人,与此同时还面临着严重的脚伤。

“正式的采访前我跟他聊,说你脚伤怎么样?他说,‘我觉得快不行了。’”李天宇说,“虽然是半开玩笑那种状态,但是你能感觉到他还是有一些失落,不能陪伴家人、伤病这些状况,但他都克服过来了。你看世界杯期间,有关他伤病的新闻很少,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带着伤在打,而且在世界杯上,晓川的表现也很不错。”

新赛季的CBA,李天宇还会担任腾讯体育的记者,和拍摄团队一起制作另一档视频节目,目的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运动员背后的生活,以及不易。

“只有让大家知道了运动员和我们一样,也都是普通人,当他们没有表现出真正水平的时候,球迷才能正确对待,知道换位思考,知道运动员的不容易。”李天宇说。

中国篮球心里话媒体篇:世界杯之后,我们还能夸球员吗

媒体人们与中国篮球密不可分

“我们的很多报道赢了就夸输了就帮球员找理由,直斥问题的很少。”

跳球,国内篮球知名自媒体博主,一线采访中国篮球多年。而这些年,他最想的说的是媒体与俱乐部、球员关系的转变。

“我有些怀念过去。过去的体育记者媒体属性还很强,对于球队与球员都有自己的观点,好了夸,错了该骂就骂。但现在不是了,某些媒体本身专业就不自重,采访的时候一上来就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出了问题也不敢直接指出,尤其是联赛期间。”跳球老师说道。

世界杯之前,“王仕鹏怒喷周琦爽约”一事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在媒体圈中引起的震动与感触更是极大,跳球老师谈及此事,表示:“就是大鹏这种地位和身份才敢于说这些,一些圈内大牌球员都是被惯坏了。”

可是跳球老师也清楚,有些时候一些事也是迫不得已,“这很正常,因为领导总会要求记者,你去出一个某某明星的采访,如果你之前老是对这个明星批评、指摘,你们的关系不会好,领导的要求你就完不成,所以在领导提要求之前,你必须先得和球员搞好关系,关系一亲近,再想红脸是不太可能了。所以我们的很多联赛报道,赢了就夸,输了就帮球员找原因,直斥问题所在的很少。”

当然,跳球老师也承认,中国就是这样的人情社会,CBA也是一个江湖,你人在这里面,不可避免要跟各类人打交道,为人处事,他自己也是一样。

“我们过去的经验,如果是拍明星的视频,明星都是有人设的,如果球员觉得你这个镜头体现的点不好,他就会跟你说,这个不能要,那个不能要,反而是一些联赛里的普通球员,没有偶像包袱,在节目中,更能体现出他真实的一面。”

“我得感谢我们的领导,对我们团队工作理念的支持,所以我们过去经常会做一些CBA普通球员的采访,我觉得闪光点很多,虽然流量不高,但我们接下来还会做下去。”跳球老师说。

同样喜欢挖掘普通球员闪光点的,还有《北京青年报》的篮球专项记者宋翔。在报社,宋翔的本职工作是北京首钢男篮的跟队记者,谈到在联赛期间,球员打的好该不该夸、打得差该不该批评的问题时,宋翔的观点是这样的,”联赛其实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队员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起伏,所以采访报道的时间久了,你对这个球员的大概水平是有一个判断的,不会因为一场比赛的好坏,就给这名队员下结论。”宋翔说,“我更喜欢的是讲这个队员在平时的故事,通过场外的故事让你了解这名球员的性格、为人,让你知道为什么比赛中会出现那样的情形。”

中国篮球心里话媒体篇:世界杯之后,我们还能夸球员吗

中国篮球不该被一直批判

“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反思,而不是批判一切”

在中国男篮兵败世界杯之后,有球迷在相关新闻评论区写到:“是媒体前期的预热轰炸,对于出线前景过于乐观,才给了球迷无限期望。如果前期媒体别过份乐观,不吹捧球员,不至于让球迷的心理落差太大。媒体难道没有责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