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连击传奇 > 正文

姚明力推的小篮球计划2岁了,在这里窥见真实的青少年篮球

2019-12-28

姚明力推的小篮球计划2岁了,在这里窥见真实的青少年篮球

U12组别冠军赛,沈阳文艺二校vs深圳珊蒂泉外国语。
比赛最后30秒,双方战平,篮球传到进攻一方核心球员手里,他扫了一眼计时器,然后一个试探步,佯装突破,突然交叉变向连接后撤步,瞬间扯开了空间。随即,他扬手投篮,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应声入网……
当这样NBA巨星在最后时刻“准绝杀”的剧本被“复刻”在7月底的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全国总决赛(下称:NYBO总决赛)U6年龄组的赛场时,6岁孩童间的对抗角逐,又多了一股萌系的热血。
“现在小朋友的篮球水平真的越来越好,关键他们的热情非常高。”在深圳体育学院的室内球场边,见证了这一幕的广东男篮主帅杜锋都不禁感叹,“现在小朋友真的很幸福。”

姚明力推的小篮球计划2岁了,在这里窥见真实的青少年篮球

在NYBO总决赛上,6岁和8岁的小选手们已经展现出了成熟的技巧和团队观念。
自从姚明在2017年下半年重新启动了那尘封近60年的“小篮球计划”后,这项针对14岁以下青少年的篮球项目如今即将“两岁”。
过去两年,它见证了中国青少年赛事的崛起,从报名不满到供不应求;当然,它也暴露了中国基层篮球的问题,教练水平层次不齐、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甚至是家长的胜负欲盖过了孩子对篮球纯粹的喜爱……
不过,就如中国篮协青少年委员会主任宋晓波所说,“现在只是一个开始,坚持下去就能看到改变。”

姚明力推的小篮球计划2岁了,在这里窥见真实的青少年篮球

6岁组比赛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男女同场竞技,而且女孩子的竞技水平常常不比男孩子差。
从“越过篮筐”的投篮,到变向、转身和后撤步
7月底,在本赛季NYBO总决赛期间,深圳恰逢今年的第一阵台风。室外的天气时晴时雨,狂风阵阵,但深圳体育学院室内篮球馆内的氛围却热火朝天。
球员的叫喊、裁判的哨音、家长们的欢呼,加上球鞋和地板摩擦发出的吱吱声以及篮球砸在篮筐上的“打铁声”交织在一起,彻底盖住了大风大雨“击打”在球场窗户上哗啦啦的声音。

姚明力推的小篮球计划2岁了,在这里窥见真实的青少年篮球

U10组冠军广州翔德少年队,亚军成都市金沙小学,季军江苏睢宁CBA承普队。
6天时间,110支球队,打了近500场比赛,这群孩子力拼而专注,就是为了争夺从U6到U14五个组别的冠军。
“我的天哪,这也太夸张了吧”“这真的是小朋友的比赛吗”“这运球也太娴熟了吧”“这么可爱的小朋友,打起球来原来这么拼”……几天时间里,这样的赞叹总是会出现在场边志愿者的对话中,而他们惊叹的“主角”,就是球场上那些不满10岁的孩子。
身前交叉运球,背后运球变向,转身过人,甚至是胯下运球和“拜佛”,再加上标准的欧洲步上篮和后撤步跳投……这些曾经一般只会出现在14岁以上比赛中的穿花绕步,如今在每一片U6和U8赛场上都已变得稀疏平常。
特别是一位叫做莫锦杨的6岁小朋友,他运球的娴熟程度丝毫不输职业球员,每当他在场上做出精彩的变向过人以及后撤步跳投,场边就会传来阵阵惊呼。身背30号的他,也被哥哥姐姐们称为“小库里”。
“他运球真的很华丽,还有不少人比赛结束找他合影。他其实早就是短视频平台上的小网红了。”一位工作人员在和澎湃新闻()记者聊起莫锦杨时,俨然一副小迷妹的神情。
而这次决赛圈阶段,像莫锦杨这样打球成熟的孩童其实不在少数。

姚明力推的小篮球计划2岁了,在这里窥见真实的青少年篮球

在提倡练好基本功的同时,胜负并非“小篮球”的最终目的,比赛更强调的是通过篮球学会积极生活。
两年时间,孩子们对于“小篮球”的适应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最直接的对比就是,一年多前,当“小篮球”的比赛第一次落地上海时,不少初次接触“小篮球”的孩子还显得相当生涩,或是将球运出边线,抑或用力过猛,直接将球投过篮板上沿,飞出底线或边线。
彼时,孩子们还不太适应小篮球,曾在美国和欧洲都感受过基层篮球氛围的前天津队球员尚平就坚定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小篮球对于培养儿童的基本功、技巧和意识一定是有帮助的”。
而如今,这种优势和效果逐渐显现出来。
“他们都打得很好,就是还要注意,不要太玩命,毕竟这个阶段以快乐为主。”在和澎湃新闻记者聊起这群小朋友时,连杜锋也被他们的热情感染,“他们还小,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看他们摔倒,就希望教练和裁判要更好引导,让他们健康成长。”
青少年篮球市场被激活,好赛事还远远不够
那几天,和杜锋一起在场边观赛的嘉宾中,除了中国篮协主席姚明的妻子叶莉和女儿Amy,还有中国篮协青少年委员会主任宋晓波。

姚明力推的小篮球计划2岁了,在这里窥见真实的青少年篮球

中国篮球协会青少年委员会主任宋晓波致辞。
当所有年龄组的冠军都尘埃落定,宋晓波也忍不住走上球场,这位早就远离球场的前国家女篮队长和几位身高差了将近1米的小朋友们玩起了“斗牛”,而她身后的篮筐高度也就差不多比她的身高高出一点,这强烈的违和感也逗得场边观众哈哈大笑。
“我一直说,为小朋友办比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光让他们练球,兴趣是不会持久的,但如果参加比赛,他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赢球的成就感和输球的责任感。”
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宋晓波强调了小篮球比赛在“10岁以下”阶段对于儿童的教育意义,“篮球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只要参与进来,不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团队协作的精神。”
这两年,作为“小篮球计划”主要推行部门的负责人,宋晓波感受到了青少年篮球市场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市场状况和前景都非常好。”
以NYBO这项在国内覆盖面最广的“小篮球”赛事为例,数据上的变化可见一斑:在2017-2018赛季,这项赛事只有21个赛区,涉及近10000名球员,而全国总决赛有67支球队参加,参赛人数达到800多人;到了2018-2019赛季,赛事扩展到41个赛区和20000多名球员,全国总决赛有110支球队,参与球员超过1200人。
即便数据高速增长,宋晓波在二三线城市实地考察“小篮球”开展情况后,还是发现了诸多不足,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赛事数量,“现在的赛事还是太少了,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基本没有赛事。”
事实上,在“小篮球计划”开展一年多的时候,姚明主席就提出了类似的担忧,“最大的问题就是比赛不够多,不管是专业的体校体系、俱乐部体系还是校园篮球,都没有足够的赛事去支撑这么一个庞大的人才系统。”
当下,篮协特别是青少年委员会开始考虑建立一个属于“小篮球”的体系,“在下一阶段,我们也需要一个完整的赛事体系,这个还需要时间和过程。现在只是一个开始,但重点是我们要坚持下去。”
亟待解决的问题:教练、裁判水平和家长的素质
宋晓波口中的“坚持”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仅是中国篮协坚持以“小篮球育人”的方向,还有如何维系小朋友坚持打球的热情,以及估计各种赛事主办方坚持办赛的付出和决心。
“我们现在还处在投入和培育阶段,赛事的规模比我们预期的还是小了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