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光通传奇3 > 正文

92岁荷花奶奶:微信自称摩登老太 拖着行李箱上学

2019-06-24

    92岁荷花奶奶戴着蕾丝花朵手套拖着行李箱上学去

    荷花奶奶优雅地品咖啡。

    拖着行李箱的荷花奶奶一度成为网红。(资料照片)

    2019年6月7日,老奶奶和几位老友相聚,喝咖啡弹琴。

    “她是西湖边拍荷花出名的网红奶奶,今年92岁了!但你知道吗,她还是个学习力爆棚的女神哎。”

    有读者给钱江晚报记者报料,她经常看见“荷花奶奶”拖着一只橙色行李箱风雨无阻地来老年大学上课,总是那么健健康康、漂漂亮亮的样子,好像时光在她那里停住了。

    钱江晚报记者随后赶到了这所老年大学。听说“荷花奶奶”喜欢坐在教室里第一排靠窗的位置。

    果然,她就优雅地坐在那里,朝记者粲然一笑。“我就是喜欢玩,什么新鲜的东西都玩。”她扬了扬手,露出白色蕾丝花朵的手套。

    对了,奶奶的微信名,叫摩登老太。

    摩登老太

    家里有几十顶帽子,最爱蕾丝

    上课时自拍杆不离身

    荷花奶奶在人群中总是很醒目,因为服饰穿搭很精致——大花朵的蓝色长裙,白色蕾丝的披肩,裤脚边和手套边也呼应了白色蕾丝。还有头顶的遮阳草帽上,也嵌上了一块黑色蕾丝,垂下来。

    奶奶年轻的时候搞文艺工作,会做衣服,很多小细节都是自己搞定的,“我这条裙子还是上世纪60年代的,腰围这边紧了。我就把裙边剪成高开叉的,配裤子穿,感觉还挺酷的。”奶奶站起来,1米6的条杆笔挺挺,像模特一样秀了一下。

    奶奶说,她家里有几十顶帽子,还有各种丝巾和手套,“老年人的手臂最显苍老,所以我很喜欢戴白色的手套,蕾丝的花边很温柔,能修饰一下。”

    除了这些行头,奶奶来上课的时候,总是随身背一根自拍杆,拖一只行李箱。

    自拍杆尤其是她的宝贝。“这样我可以随时随地举着自拍杆抓拍风景,然后发朋友圈。这样头不用低着,保护颈椎啊。”比如,公交车窗外的复瓣桃花,吃饭时墙壁上的花影,都被她抓拍下来。

    当然,奶奶最爱的还是高洁的荷花,每年都要认真记录这份夏日美好。最近,她和摄影小组的小伙伴就到浙大华家池校区拍了一池荷花,她在微信里欢呼,“好幸运啊,看到一枝‘并蒂莲’哎。”

    学习老太

    坚强老太

    已当30年学生

    行李箱装满翻烂的课本和笔记

    “我在这里学过摄影、音乐、旅游,还有一门PS技术。现在又学古诗词,课本我都翻烂了,已经能写诗啦。”奶奶名叫周玲,当了25年的音乐老师。退休后,她又当了30年的学生。在学习这件事上,可以说相当硬核了。

    和荷花一样,奶奶的硬核行李箱也成了她的某种标志,里面装了课本、读书笔记、相机、曲谱、图集等。

    在老年大学的PS班里,奶奶不仅年纪最大,还是个插班生。当时执教老师也替她捏把汗,没想到奶奶学习特别认真,不懂就问。比如抠图这种精细的活,难度大,她不怕困难,一遍遍操作练习,努力掌握要领。这种学习精神让班长都感叹,“太励志了”。

    今年,奶奶又向古诗词发起挑战。她把《诗词联赋通论》的课本翻得稀烂,修补了好几次,书上写满了读书笔记。有时为了查找某个韵部,甚至翻遍了《平水韵》,从头到尾逐字查询。后来,为了方便查找平仄,她下载了“诗词吾爱”的APP。

    一个学年下来,她已经能写很不错的格律诗了。最近的作品是一首咏叹郭庄荷花的诗歌,“春芳尽褪芙蓉丽,色舞池堤彩缀盆……”

    “有时候我写了不错的诗,自己就哼哼起来。那种人生乐趣哦,真好。”奶奶期待着下学期学习宋词,“你知道哦,宋词的味道很好的。”

    人生充满坎坷

    但她“碰到狂风骤雨,一直往前走”

    奶奶是重庆人。其实她年轻时候,根本没有条件摩登。她结婚后跟随丈夫来到浙江瑞安,传奇sf网页游戏,当了25年的语文、音乐教师。之后,她又随两个女儿去宁夏建设兵团支边,生活一度过得很艰辛。十几年前,才跟随大女儿到杭州定居。

    “在瑞安我当老师是模范课堂,插秧、大镰刀割稻我也是第二名。”荷花奶奶说。

    到了宁夏文联,尽管她已经四十多岁,但为了创作优秀诗歌,有一次腰痛得只能瘫在床上,她也不哼一句,咬着牙关趴着写诗。这首诗歌硬是拿下了优秀诗歌。

    她还虎虎生风地骑自行车几十公里到乡下采风,同行的男同事都很惊讶。

    退休后,她感觉人生的黄金时代真正开始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她的丈夫中风瘫痪在床。9年时间,清洗、喂饭,奶奶每天要悉心照料。前几年,老伴走了,也带走了大女儿。这一切都让她几乎崩溃。

    “碰到狂风骤雨,一直往前走。窝窝囊囊也是一天,漂漂亮亮也是一天,我选择后者。”荷花奶奶说。

    所以如今奶奶只要出门,都会认真化一个淡妆,她总是在昂扬地迎接新的每一天。

    本报记者 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