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言万语汇聚赞歌 新中国沧桑巨变令海外侨胞自豪
2019-12-24
原标题 新中国沧桑巨变令海外侨胞自豪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前行,共和国走过七十载春华秋实。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后的奋起直追,再到新时代阔步迈向民族复兴,海外华侨华人见证了祖(籍)国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也分享着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荣光。自豪与自信,感动与感慨,千言万语汇聚成一曲深情的赞歌,流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参加国庆观礼的海外侨胞,听他们满怀喜悦的心情,讲述和共和国携手走过的难忘岁月。
站起来——
“这是一个民族的新生”
9月28日,北京展览馆内人潮涌动。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海外侨胞在这里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步入70年时光隧道,脑海深处的记忆翻涌而来,74岁的美国纽约温州同乡会荣誉会长黄根弟热泪盈眶。
“抗日战争胜利那年,我在上海法租界出生。那时,外国人高高在上。我的父母给他们做佣人,生活很苦。4岁时我回到家乡温州,吃不饱饭是经常的事。”他动情地说,“新中国的成立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看着五星红旗照耀下的共和国一路进步,一路发展,国力越来越强,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我为祖国骄傲!”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伴随着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古老沧桑的中华民族,久经风雨的中华大地,开始迸发出空前的活力。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78岁的旅荷华侨总会永远名誉会长胡志光坚定地说。“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们的内外环境都很险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道路,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我们全面恢复了国民经济、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实施‘五年计划’等。”
当看到展区内的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时,瑞士瑞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赵元停下脚步,兴致勃勃和同行的朋友讨论起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我刚出国时,在国外航班上看到外国乘客拒绝中国生产的饮用水,心里特别难受。”赵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更是成为品质的保证。”
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第一批国产汽车下线、第一台拖拉机生产成功……一个个“新中国第一”,网页版SF传奇,讲述着一个个动人心魄的历史故事。尼日利亚华助中心主席陈光感慨道:“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来说,这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70年。中国人民展现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新生,也是一个民族的新生。”
为什么中国能够实现如此惊人的历史性飞跃?许多海外侨胞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暨东部非洲中国总商会主席韩军表示,中国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力拼搏铸就的。在70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无私奉献,写下了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壮丽篇章。
富起来——
“伟大时代带来无限机遇”
1978年,在马来西亚出生长大、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生活的刘陈玉梅第一次回到中国。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春潮涌动。刘陈玉梅用好奇又欣喜的目光,观察着这片陌生又熟悉的故土。她当时还没有意识到,祖籍国将为她从事国际贸易生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不在中国买货,还能在哪里买货?”如今担任中巴联合会名誉主席的刘陈玉梅笑着告诉记者。“记得第一次来中国时,人们都穿着蓝布衣服,商场里很多货柜都摆不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中国商品逐渐走向世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质的飞跃。我们回国探亲也从‘带东西回来’变为‘带东西回去’。”
“不可否认的是,走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中国已经是一个大国、一个强国了。我无限感慨,无比高兴。”刘陈玉梅说。
从特区到沿海城市,再到内陆地区,多个开放地标崛起,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图景在中国大地绘就。随着中国逐渐向世界打开窗,敞开门,海外华侨华人以更大的深度和广度参与到祖(籍)国的发展建设中。他们是“春天的故事”的阅读者,更是讲述者。
1988年,胡镜平离开家乡温州来到法国创业。起初,他在广东东莞采购皮具,出口到欧洲、非洲等地。“上世纪90年代,中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来法国旅游、经商和学习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法各领域合作关系日益紧密,我做进出口贸易也更红火了!”
2015年,胡镜平的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在寸土寸金的巴黎市中心歌剧院大街、卢浮宫旁边,他收购了一家免税店。“之前,这家免税店的客人主要来自俄罗斯、泰国、日本、韩国等地。如今,咱们中国人才是主力!”胡镜平高兴地说,“我在国外生活、创业30多年,见证了中国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人的脚步正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从事古典家具制造的斐济侨商陈玉树也有同感。“企业的发展和祖国的发展紧密相连。”陈玉树说,“改革开放东风劲吹,中国传统文化也逐步走向世界。工艺美术家们有了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我在创作时能够更加自信地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融入到家具设计中,把它们推向世界市场。”
如今,陈玉树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设立了艺术中心,和全球艺术家交流互鉴,让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绽放世界舞台。“这是伟大的时代带给我们的无限机遇。”陈玉树说。
强起来——
“21世纪属于中国”
这几年,澳大利亚昆士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刘秀华每次回到中国,几乎都会选择高铁作为往来城市之间的交通工具。一日千里的“中国速度”让这位出国近20年的侨胞深感自豪。更令她惊喜的是,她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获知,中国自主研发的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600公里。“我特意在磁悬浮列车的模型前留影为念,中国的发展速度正如一往无前的高铁列车,让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