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葡萄酒的中國情緣
2020-01-11
原標題:澳大利亞葡萄酒的中國情緣
葡萄酒對中國文化而言並不陌生,中國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對葡萄酒的文獻記載。中國歷史上不少名人文士也屢屢在詩詞歌賦中提及葡萄酒,唐朝王翰《涼州詞》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可謂膾炙人口。時至今日,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葡萄酒進口國,僅次於美國和德國。而隨著中澳貿易深入發展,作為新世界葡萄酒生產國代表之一的澳大利亞,自2015年起便一躍成為中國葡萄酒市場的第二大供應國,僅次於法國。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市場逐漸走紅。
澳大利亞葡萄酒緣何戀上中國市場?業內人士認為,一是因為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葡萄酒需求量不斷上升。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數據顯示,2016-2017財政年度,澳大利亞對華出口葡萄酒總額為5.43億澳元,比前一個財政年度出口額增長了38%。當地媒體報道稱,澳大利亞著名酒評家詹姆士·哈利迪認為,中國對澳大利亞葡萄酒的需求無止境。2017-2018財年,澳大利亞對華葡萄酒出口額為11.2億澳元,相當於澳葡萄酒另外三大出口市場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總和。二是中國消費者認可澳大利亞葡萄酒,成為澳高端葡萄酒的主要消費群體。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認為,中國中產階層具有長期穩定的購買力,對進口葡萄酒品牌認知度高,並能引領國內葡萄酒消費趨勢。
與擁有2600多年葡萄酒釀造歷史的法國相比,澳大利亞的產酒歷史非常年輕,始於1791年悉尼總督府花園中第一株在澳大利亞結出果實的葡萄藤。1820年至1840年間,葡萄種植業相繼在新南威爾士州、塔斯馬尼亞州、西澳、維多利亞州興盛發展起來,隨后南澳也開始培育葡萄樹。直到19世紀30年代,南澳葡萄酒產量后來居上,佔到了澳大利亞總產量的75%。20世紀60年代起,澳大利亞開始使用一套新的地理命名系統來認証葡萄的原產地。在這套系統下,南澳首府阿德萊德及周邊四個產區被統一劃作阿德萊德大產區,這是澳大利亞唯一一個特大產區,包括了巴羅薩大產區、弗勒裡厄大產區與洛福迪山大產區。受中國消費者追捧的奔富葡萄酒,其酒庄就坐落於巴羅薩產區。澳大利亞主要的釀酒葡萄品種為西拉、赤霞珠、梅洛、霞多麗、長相思、賽美蓉和雷司令等。
前不久,記者走訪了弗勒裡厄大產區的麥克勞倫山谷,近距離了解澳大利亞葡萄酒的中國情緣。作為弗勒裡厄大產區的重要產地之一,麥克勞倫山谷擁有四季分明的地中海式氣候,這令其出產的干紅葡萄酒名聲在外,如西拉、赤霞珠、梅洛等。同時,,該產區也盛產各種白葡萄酒,如霞多麗、賽美蓉、長相思等。杰羅莎葡萄園是麥克勞倫山谷中最古老最美的葡萄園之一,酒庄葡萄藤的平均樹齡大約是70歲。地中海式氣候很適合種植葡萄,特別是西拉葡萄。當地夜晚偏涼,對葡萄的生長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該酒庄是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葡萄酒供應商。酒庄第三代家族繼承人杰瑞德·懷特說,中國人說十年磨一劍,今年是杰羅莎酒庄進入中國市場的第10個年頭。2018年,杰羅莎酒庄出口中國葡萄酒總量約佔整個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總量的4.5%,酒庄在中國市場的9年裡實現了2800倍的銷售增幅,書寫了行業奇跡。杰羅莎紅酒集團聯合創始人、澳大利亞臻釀葡萄酒集團總裁郭鬆告訴記者,杰羅莎酒庄參加了去年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並在展會上簽署了價值約為2.5億美元的意向協議。郭鬆還強調,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市場取得的市場份額對澳大利亞國內生產總值和出口增長都作出了貢獻。另外,以南澳為例,葡萄酒產業還帶動了與該產業相關聯的其他產業,促進了這些產業的發展及就業穩定增長。
郭鬆說,為了加速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澳大利亞酒業總局三年前推出了出口及區域葡萄酒產業支持組合項目,其中包括推動對華出口策略,如針對中國市場量身定制各種營銷活動,包括展會、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深度葡萄酒文化旅游等﹔扶持面向中國市場的澳大利亞葡萄酒企業,包括一項葡萄酒出口補助金計劃等等。
(本報駐堪培拉記者 王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