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连击传奇 > 正文

张纪中:不篡改已考证的历史是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底线

2019-12-11

原标题:张纪中:不篡改已考证的历史是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底线

  新华网太原9月21日专电(记者赵阳)山西灵石县石膏山山林繁茂、满目苍翠、怪石嶙峋。近日,制片人张纪中携《英雄时代》剧组主创人员在这里取景拍摄,再现原始部落战争、迁徙、生活的宏大场景,演绎始祖先民的智慧和勇气。《英雄时代》所展现的内容距离真实的历史有多远?对国人了解、学习和传承那段上古历史能有多少帮助?记者日前对《英雄时代》剧组进行了探访。

  《英雄时代》将于明年上半年与观众见面

  电视连续剧《英雄时代》的时间标尺定位在夏商周之前的“上古时代”,由于那时还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该剧会不会又是一部穿着古装的人演的现代剧?

  “这是一部展现上古时代的史诗大剧,这也是我们投资它的原因之一。”山西影视集团董事长高晓江告诉记者,该剧由张纪中担纲总制片人,投资近亿元,以炎帝、黄帝、蚩尤等人物为主线,展现了5000年前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征战融合、繁衍生息的历史场景。

  据高晓江介绍,中华文明真正有文献记载的历史始于出现甲骨文的商朝,距今已有3500年,此前的历史都是模糊不清的传说时代。

  “我们走访了众多历史、文学、建筑等方面的专家,力求每个细节都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的历史。”张纪中介绍说,,《英雄时代》在开拍前已经酝酿7年,对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研究,实地走访了安阳殷墟、周原遗址、半镐遗址等重要考古地。

  据了解,《英雄时代》的前期拍摄已接近尾声,将于明年上半年与观众见面。中华始祖筚路蓝缕开创伟业的传奇、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部落时代的厮杀以及轩辕黄帝一统华夏的豪迈都将在剧中一一展现。

  用真实的力量征服观众

  用现代眼光回望过去,人物刻画和台词设计超越了所处的年代,这种影视怪现象备受诟病。张纪中告诉记者,《英雄时代》所展现的时段不属于任何朝代,演员对白没有古代成语、现代语言的踪影;但纯粹古文的对白,观众会感觉生涩难懂,因此适当引入了一些四字词语。

  “比如,黄帝时期‘一井八户’,人们离开故土迁徙时都要向井磕头,‘背井离乡’一词是有考证依据的。”张纪中说。

  剧中大胆展现“陶屋”造型,外景搭建重现上古景观。创作团队曾与史学专家专程前往殷墟遗址考察取经。殷墟遗址有一种厚度达20厘米的陶片,猜测其可能是一种建筑材料。剧组就采用这种材料,再配合已经考证的建筑造型、装饰图案,以增强“陶屋”的可信度。

  人物造型和服装方面,剧中远古人类主要以打猎为生,服装质地自然以皮毛为主;初级农耕文明正在萌芽,粗糙的麻织、丝织服装也时有出现;但是,棉布服装是完全拒之剧外的。考古发现,远古人类已经懂得矿物质染色,比如朱砂红、松石绿、明矾黄,因此服装颜色不可随意涂染,要注意色彩单一、纯粹、深暗。

  “精卫、夸父、仓颉等传说人物都会在剧中出现。”高晓江告诉记者,对人物的塑造和刻画,既要让“忠孝仁义廉”的民族气质贯穿始终,又要让英雄人物感情丰富、血肉丰满,让剧情合情合理,让观众觉得人物可敬可学。

  艺术虚构不能背离历史真实

  曾有人评价,好皮相和想象力是古装戏的两大法宝。市场的魔力让部分历史剧过度娱乐化,风靡一时的穿越剧更是天马行空赚足眼球。

  “历史剧的艺术创作要基于历史文献,经过考证的史实不能随意篡改。”张纪中说,艺术创作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内进行,在不失历史面貌的基础上再进行艺术虚构,大事真实,小事可虚。一旦把握不当,会让观众产生历史认知上的误解、误判。

  张纪中表示,对于一些细节,普通观众不会太认真去查验,历史学家也不至于随意苛求,但影视剧不能故意以此为噱头,片面追求收视率。花边野史类题材不能背离主流历史,要注重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否则剧作再感人、再精妙,也不过是“瞎说胡侃”。

  张纪中说,讴歌人性、向往和平是全世界影视人共同遵循的创作原则,美国好莱坞的影片永远是正义战胜邪恶;西方的《创世纪》《荷马史诗》等剧作,虽然存在臆想成分,但作品因充满地域文化基因、民族心灵记忆而显得根基夯实。因此,要在创作中提炼“正能量”,利用好影视作品的超强灌输力。

  “欢迎观众纠错、吐槽,提供更细致的历史信息。”张纪中表示,评鉴电视剧的过程也是丰富历史知识、唤起历史记忆的过程,不同观点的交汇不仅能提高观众的审美视点,也有助于推动历史题材影视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