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连击传奇 > 正文

镜相|来自小岛的拳击女英雄:为了祖国的荣耀和小女孩的梦想

2020-12-31

镜相|来自小岛的拳击女英雄:为了祖国的荣耀和小女孩的梦想

地铁坐到纽约市郊布鲁克林深处,再往西进入一个高速路旁稍显破败的街区,左拐右拐约一公里,才找到密克罗尼西亚人詹妮弗·道格文·奇恩训练的地下拳馆。这里是世界混合格斗冠军、意大利人安德莱亚·加比亚蒂住处的地下室,他是奇恩最信任的教练。
环顾四周,天花板上悬挂着的十几双拳击手套和墙面铺展开的两面旗帜——里约奥运会会旗和象征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蓝底四星”旗, 与地下室另一边半开着陈旧泛黄的洗衣机与散落一地的盆盆罐罐格格不入。
2019年4月29日,奇恩一清早就来到这个实在难称得上拳馆的拳馆,进行两年多来的第一次奥运拳击训练课。
“好久不见!33岁生日快乐!”加比亚蒂用带浓重意式口音和意式热情的英语欢迎爱徒。
“真的?我以为我都34岁了呢。”奇恩露出标志性的夸张笑容,黑亮的大眼睛瞬间眯成一条缝,咧成新月形的嘴巴绽放出十二颗洁白的牙齿,拥挤着颧骨颇高的精干面颊。她打好手脚绷带,换上拳击鞋。为了在2020年的东京第二次出征奥运,她挥别职业混合格斗的名利,选择回归阔别三年的拳台。
当然,这已不是她第一次为了拳击和祖国华丽转身了。
四年前,奇恩放弃了在华尔街六位数的月薪。瞠目结舌的朋友们抛来无数关照的不解与疑惑,她一时也不愿过多解释,只坚信格斗与拳台方是内心所向,从儿时即如此。
小岛上的童年

镜相|来自小岛的拳击女英雄:为了祖国的荣耀和小女孩的梦想

奇恩出生在美国马里兰州。在她四岁时,来自密克罗尼西亚的父亲和菲律宾裔母亲决定举家搬到父亲的故乡——密国的雅浦岛。他们希望小奇恩浸润在祖先创造的自然与文化中长大。
起初,年幼的奇恩根本不知如何在岛国湿热难耐的空气中享受无垠的碧海蓝天,直到父亲和叔叔第一次带她出海捕鱼。三个人,两支浆,一张网,一叶扁舟。两个壮汉合力撒网收网,小奇恩在一边不时搭把手,一边瞅着满载蹦跳鱼儿返航的木舟,欢欣鼓舞。
密克罗尼西亚原住民常说:“海洋把我们聚到一起,而非将彼此分离。”一年一度的雅浦文化庆典上,村民们从城镇的木屋、棕榈林的农舍和海边的吊脚楼涌向银色的沙滩。年迈者吟唱着民谣,讲述祖先如何在雅浦岛的险恶环境中运用智慧与自然生存繁衍,他们通红的唇齿不时翻滚着口中的槟榔。
与众多雅浦女郎一道,小奇恩围着五彩草裙,随着民谣的节律翩翩起舞。当她正揣度着如何让裙底的流苏鞭笞曾让她躁热难耐的空气、飘荡得更高,殊不知身后翠蓝的太平洋已渐渐退潮,天边已泛出一抹赤霞。
除却一年一度的狂欢,习惯社区团聚的密国土著居民时常在乡镇集会时玩篮球、排球这样的团体运动。奇恩说,邻居亲朋围着一个小球,随意拍打两下就能乐得合不拢嘴,沉迷一下午。但她不喜欢这乌泱泱的氛围。她觉得“单打独斗更酷”。
她的父亲在大学时曾是跆拳道运动员,是小奇恩知道的唯一一个从事过格斗运动的密国居民。然而,与其说是父亲培养了奇恩对武打的兴趣,不如说他是小奇恩接触格斗的拦路虎:父亲收藏中的李小龙电影和武打录像带早已不能满足她的好奇,从十岁起,她自认为已足以接受武打训练,三番五次请求父亲面授跆拳道脚法,却总被父亲以安全隐患为由拒绝。
15岁时,奇恩在夏威夷上高中的第一年偶遇摔跤队招新,她跃跃欲试,与校队教练相谈甚欢。可当她把安全风险须知文件告诉远在雅浦的父亲时,父亲一口拒绝在文件上签字。18岁,奇恩去到美国纽约州北部的一所大学读商科,本科期间她也没再尝试武术。
由于二战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几乎所有太平洋岛国的民众都有个“美国梦”,在地处西太平洋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也不例外。这个国家的十万多公民占据600多个大小岛屿,拥有着面积与整个南亚大陆相当的海洋专属经济区。1990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才正式结束二战后托管给美国的状态,独立建国。
独立的前提是1986年与美国签署的《自由联系条约》。条约保证了美国在密国的军事存在,作为交换,则给予密国每年数以千万计的经济援助和所有密国公民在美国本土生活工作。密国本身的经济却并无太大起色。虽然渔业资源丰富、密国金枪鱼享誉世界,但粮食和日用品均依赖美国进口。过度分散的岛屿和破败的基础设施制约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如今,近三成人口所在地区没有持续的电力供应,近十五年来,越来越多人生活在每日1.9美元(约13人民币)的国际贫困线之下。
在岛国每年成百上千的赴美留学工作潮中,所有人都希望拿一份体面的薪水养家糊口,奇恩也不例外。2008年毕业后,她在华尔街拿到银行金融分析师的工作,六位数的月薪让同胞艳羡。
虽然都有“美国梦”,但奇恩的梦想与同胞们的相比更狂野,也有点骨感得不切实际。西装革履的奇恩时常望着窗外对岸稍显杂乱的纽约市郊,那里拳馆林立,教头众多,还有不少俱乐部和格斗酒吧每周举行擂台赛。
从华尔街到拳击馆

镜相|来自小岛的拳击女英雄:为了祖国的荣耀和小女孩的梦想

从大学起,法伊达·法赫姆就是奇恩最好的朋友,她们两家现在也一起住在布鲁克林东区。法赫姆了解奇恩儿时曾与格斗项目擦肩而过,以为一份稳定的工作能让奇恩忘记当年的幼稚。但在2009年的初夏,当两人毕业后一年在纽约相约共进午餐,她注意到曾经还有点婴儿肥的奇恩精瘦了不少。
“老妹,你这是咋了?” 法赫姆吃惊地打量着奇恩,以为是在银行工作压力过大。
“没什么,别担心,”奇恩笑着说。“只是最近开始在布鲁克林小有名气的格里森拳馆上课了。我觉得自己的右手还挺有劲儿的,就试试拳击吧。”
法赫姆更加疑惑了。“你这是为锻炼身体?还是真想一头扎进拳击世界啊?”
奇恩一时不知道怎么答复。几个月后,她领养了一只小狗,并给他起名“帕奎奥”——菲律宾国民偶像曼尼·帕奎奥可谓现役世界最伟大的拳击手,曾被美国体育记者誉为“成吉思汗后又一西方征服者”。
“还是打算扎进去试一试吧。”奇恩告诉法赫姆。随后,她给自己制定了严密的训练计划:每天起床后与“帕奎奥”一起在连接纽约市区与布鲁克林的曼哈顿桥慢跑,再去上班;从华尔街下班后,她会乘纽约地铁蓝线前往格里森,与哑铃和沙袋相伴两小时后再回家。
2012年,她渐渐不满足于格里森的大课,希望获得一对一指导,便来到那间生活气息浓厚的地下室拜加比亚蒂为师。“很多拳击手从七八岁就开始练拳,最迟十岁也戴上手套了。詹妮弗在二十多岁才开始训练。”加比亚蒂说起爱徒,“但每每来到这里,她的好胜心和学习速度都令我咋舌。”
训练奇恩才一个月,加比亚蒂就把强度由一周两练提升到一周五练,并鼓励她在纽约地区的各种小擂台报名参赛。起初的连败并未让她畏惧,她最终也没让教练失望——2013年,她获得纽约市金手套锦标赛第二名;2014年,她摘得2014年美国拳击大都会区冠军;2015年,她加冕纽约市金手套锦标赛冠军。
太平洋岛国的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