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连击传奇 > 正文

汉武帝:王中之王?

2021-02-08

汉武帝:王中之王?

“巫蛊之祸”是发生于汉武帝统治晚期的一场激烈的政治风暴。
  图为“巫蛊之祸”

汉武帝:王中之王?

汉武帝征伐匈奴,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图为汉武征伐匈奴

汉武帝:王中之王?

汉武帝:王中之王?

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后13年的艰难困苦为代价,使中原人得到了前所未闻的关于西域的知识,同时使汉王朝的声威和汉文化的影响传播到了当时中原人世界观中的西极之地。

汉武帝:王中之王?

汉武帝时代实行了史称“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重大文化变革,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有限制和遏止的消极作用。

汉武帝:王中之王?

“金屋藏娇”故事,是以汉武帝为主角的宫廷情感童话。

班固《汉书·武帝纪》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荀悦《前汉纪》写作“雄才大略”。对于汉武帝,应劭有“冠于百王”的评价。曹植也赞扬汉武帝“功越百王”。明代思想家李贽称汉武帝为“千古大圣”,以为“不可轻议”,又说:“孝武乃大有为之圣人也。”“有为之功业已大矣。”作为生活在不同时代,对历史有深刻思考的学者,他们都不属于权力集团的中坚力量,并不是正统思想的宣传者,这些意见因而值得我们重视。

自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位54年。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当时的西汉帝国以其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辉煌成就成为东方文明的骄傲,在林立于世界的不同文化体系之中居于领先的地位。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都有重要的历史影响。

近代学者夏曾佑在他的著作《中国古代史》中曾经说,历代帝王,有的是“一朝之皇帝”,比如汉高祖,然而,又“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比如汉武帝。说汉武帝是“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是因为他确认的历史路径,开启的文化风气,创立的政治制度,拓定的国家疆土,对中国历史影响非常长久。汉武帝时代有许多重要举措,如同秦汉史研究大家劳榦所说,都体现出这位历史人物的“大智慧,大决断”。

中国古史的英雄时代

汉武帝时代是英才荟萃的时代。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在这一时期都有繁盛丰实的创造性的成果。

汉武帝时代在文化方面提供了伟大的历史贡献,重要原因之一,是汉武帝能够“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就是以宽怀之心,,广聚人才,给予他们文化表演的宽阔舞台,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才干。班固在《汉书·公孙弘儿宽传》后的赞语中,列数了当时许多身份低下者受到识拔,终于立功立言的实例,指出正是由于汉武帝的独异的文化眼光和非凡的文化魄力,使得这些人才不致埋没,于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形成了历史上引人注目的群星璀璨的文化景观。如班固所说,当时,“儒雅”之士,“笃行”之士,“质直”之士,“推贤”之士,“定令”之士,“文章”之士,“滑稽”之士,“应对”之士,“历数”之士,“协律”之士,“运筹”之士,“奉使”成功之士,“将率”果毅之士,“受遗”而安定社稷之士等,不可胜计。班固所谓“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的总结,是符合当时人才队伍最为雄壮的历史事实的。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开明干练的“群士”“异人”能够焕发精神,多所创建,这一历史时期于是“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在最多方面完成了空前绝后的历史创造。

我们说,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英雄时代,除了汉武帝的历史表现以外,还在于当时不仅有卫青、霍去病、李广这样杰出的军事人才,司马迁、董仲舒、桑弘羊、张骞、司马相如、李延年等人的文化贡献,也使得他们在千百年后,依然声名响亮。不过,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完全像班固所说的,完全是汉武帝个人的作用。群星的闪耀,是因为当时社会文化的总体背景,曾经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中并不多见的澄净的晴空。 

汉武征伐匈奴

汉武帝时代,以军事成功为条件实现了汉帝国的疆域扩张。而最重要的成就,是北边军事形势的改变。匈奴游牧部族联盟的军事力量长期以来压迫着中国北边,使农耕生产的正常经营受到严重的威胁。在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匈奴骑兵甚至曾经侵扰长安邻近地区。与匈奴的关系,成为汉武帝时代在对外关系方面所面临的最为严重、最为困难的问题。

汉武帝克服各种困难,发动了对于匈奴的反侵略战争。由于对于战争主动权的牢固把握,这一战争后来又具有了以征服匈奴为目的的战争的性质。“北边”形势的变化,保证了中原农耕生产秩序的安定。

对汉武帝时代用兵匈奴的历史意义的争论持续了两千年。持积极肯定态度的评价,认为这一军事行为有益于中原的安定,有益于汉文化的传播。《盐铁论·论勇》记录的支持汉武帝匈奴政策的意见,则以“怯夫有备,其气自倍”,“舞利剑,蹶强弩,以与貉虏骋于中原,一人当百,不足道也”等言辞,赞扬了战时形成的英雄主义精神。

汉武帝征伐匈奴,积极经营“北边”,促进了长城沿线地方经济的进步。屯田事业的发展,使得“北边”走向繁荣。河西地方农耕开发与水利建设的成就,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张骞“凿空”

西汉初年,今新疆地区的所谓狭义的“西域”计有三十六国,大多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的绿洲上。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后13年的艰难困苦为代价,使中原人得到了前所未闻的关于西域的知识,同时使汉王朝的声威和汉文化的影响传播到了当时中原人世界观中的西极之地。

汉军击破匈奴,打通河西通道之后,元狩四年(前119),张骞再次奉使西行,试图招引乌孙东归。这一目的虽然没有实现,但是通过此行,加强了汉王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